實現全進全出工藝,關鍵在于豬群分組,以周為節拍將豬群分為若干組,每組豬群同時進人某豬舍飼養一定時間后,同時全部轉出豬舍,騰空后徹底清洗、消毒,再進下一批豬。
繁殖節律和主要工藝參數
繁殖節律以7天為宜,7天是發情周期21天的倍數,便于配種、減少空配。應根據種豬群的遺傳基礎、生產力水平、技術水平、經營管理水平、物質保障條件、已有的歷年生產記錄和各項信息資料等,實事求是地確定各參數(見表)
按照上述參數計算,萬頭豬場實際存欄應為:
公豬群存欄600x1/25=24頭;后備公豬24xl/3=8頭。
母豬群存欄為:
空懷母豬:600x2.34x(14+21)/365=135頭;
妊娠母豬:600x2.34x86/365=330頭;
泌乳母豬:600x2.34x(7+28)/365=135頭;
后備母豬:600x30%x2.34x35/365=40頭;
哺乳仔豬:600x2.34x10x28/365=1081頭;
保育仔豬:600x2.34x10x0.95x35/365=1216頭;
生長豬:600x2.34xl0x0.9x0.95x56/365=1848頭;
肥育豬:600x2.34x10x0.95x0.98x49/365=1585頭。
確定占欄頭數和圈欄數
要考慮豬群周轉時進行空欄消毒、維修而確定的虛擬存欄數,用以計算各類豬群所需的各類圈數,計算方法為:
存欄豬數x(飼養日+消毒維修日)/飼養日
空懷母豬:135x(35+7)/35=162/6=27個圈欄;
妊娠母豬:33lx(86+7)/86=358/4=90個圈欄;
泌乳母豬:135x(35+7)/35=162個產床;
后備母豬:4Ox(7+35)/35=48/6=8個圈欄;
種公豬加后備公豬共25頭,25個單體欄;
保育豬:1216x(35+7)/35=1460,原窩保育,162個保育床;
生長豬:1848x(56+7)/56=2079/8=260個圈欄;
育肥豬:1585x(49+7)/49=1812/8.4=227個圈欄。
如何實現全進全出?
在養豬生產中,由于生產特點所限,一直沒有解決完全的全進全出,只能按照生理和發育階段特點修造不同的豬舍,在一棟豬舍內飼養不同豬群,一部分豬轉群后,對該部分豬欄和設施進行沖洗消毒,不能做到整棟豬舍清洗消毒。
目前情況下,如何實施全進全出?
我們可按火車軟臥的形式設計單元式豬舍,豬舍北墻內設一條通道走廊,作為該棟豬舍的管理通道,一個單元就像軟臥包廂,東西排列,單元數量為某豬群的飼養周數+空欄消毒時間,單元內的欄數由某一豬群一周的存欄數量和圈容納豬數決定,每個單元的豬欄排列可雙列多列,南北或東西排列。
如:一個萬頭豬場,每周分娩24窩,每個單元設24個產欄,分娩母豬提前l周進產欄,哺乳4周(或3周)、清洗消毒1周,則需(1+4+1)6個單元(或5個單元),每單元設24個產欄,如雙列則每列12欄。保育舍如70日下床,則飼養42天即6周+1周消毒二7周,設7個單元,每單位欄數同分娩欄數,其他豬舍也均宜設計單元式,按該群的飼養周期+1計算單元數。每單元的圈欄數、圈欄寬度和圈欄排列,決定豬舍的跨度和長度。
這樣,單元式豬舍可按單元實現完全的全進全出,騰空的單元可封閉進行徹底清洗消毒1周,然后再轉人新群。一旦某單元發生疫情可只捕殺該單元的豬,并將其封閉,不會影響其他單元。(資料僅供參考。)